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走進達州 > 行在達州
“十二五”期間,達州市委、市政府堅持民生至上,從人民群眾所盼、所憂、所急的民心實事入手,加大財政投入,完善基礎設施,發展社會事業,加強社會保障,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努力讓全市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過上幸福美好生活。五年來,累計投入各類民生資金921億元,民生投入占財政支出的比例超70%。脫貧攻堅成效顯著
初秋,走進達州市達川區木子鄉雙修村,美麗的新村聚居點整齊劃一、溫室大棚鱗次櫛比,到處可見干部群眾忙碌的身影。“這幾年各級黨委、政府大力推動扶貧攻堅,搞新農村建設,發展觀光種植業,咱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有奔頭。”這是雙修村群眾共同的心聲。
筆直的水泥路聯村到戶,宣漢縣天寶鄉茶子村村民龐紅梅嘗到了勤勞致富的甜頭,“縣里出錢給我們制定規劃,出臺實施‘十大扶貧工程’,老百姓‘缺啥補啥’,我們脫貧致富的門路越來越多。”
全面小康,一個也不能少。市委、市政府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采取超常措施推進扶貧開發。市委書記包惠在大小會議上多次強調,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奔康路上不落一村一戶一人。
這是聚力的目標,更是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各級各部門堅持精準識別,做到真貧真困“一戶不漏”,通過因戶施策,把扶貧資金和項目精準地引導到特定扶貧對象,3247名駐村幫扶干部、828名“第一書記”真幫實扶,確保扶貧措施落地生根。廣大貧困戶在地方黨委、政府的引導支持下,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全市上下齊心協力向貧困發起總攻。
“十二五”期間,達州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245億元,實現減貧71.77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010年的21.9%降到9.2%。人居環境大為改善
學有優教、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都是由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小事累積而成。
“十二五”期間,達州市委、市政府著眼民生,保障重點,大力推進棚戶區改造、保障性住房、交通、水利等民生工程建設,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眾。
全市完成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00.4億元,改建維修城市道路162公里,建設完成污水管道324公里,水、電、氣、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自來水、燃氣普及率分別達到95%和93.6%,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全市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和城鎮危舊房棚戶區8.7萬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9.7萬套。183.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教育文體廣電事業蓬勃發展,中心城區大班額現象有效緩解,嘉祥學校在達州建成投入使用,西南職教園區加快建設,巴山大劇院、市圖書館等一批文化基礎設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公共衛生和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9.5%。婦女兒童、殘疾人保障、老齡及慈善事業全面進步。
特別在交通建設方面,達州市加快建設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啟動實施了交通建設三年推進方案,加快建設達巴鐵路、達營高速公路,達陜、達萬、達巴、南大梁南充至渠縣段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達渝城際客專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達州機場先后開通8條航線,機場遷建工程也已立項獲批。
更值一提的是,我市還以“五治”(治臟、治亂、治塵、治噪、治水)、“三化”(綠化、亮化、美化)為重點,大力實施城市精細化管理,城市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城市面貌較過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今天,當你來到高端大氣的巴山大劇院,置身蝶變重生的塔沱,徜徉在如詩如畫的城市夜景里,你會發現,昔日的“光灰城市”已離我們遠去,亮、潔、綠、美的新達州正闊步向我們走來。
這是時代的發展,是民生匯聚的力量。
走進“十三五”,步入發展新階段的達州,將給予民生更大的發展力度,值得我們期待,值得我們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