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走進達州 > 行在達州
為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在快速通道拓寬改造工程方案中發揚民主、反映民意、集中民智,5月26日上午,由市規劃局牽頭,會同市委宣傳部、通川區人民政府及市、區相關職能部門,在通川區機關二號會議室舉行快速通道拓寬改造工程方案聽證會。社會公眾代表,沿線居民代表,市、區退休老干部代表,專家代表,市、區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以及旁聽代表,就快速通道拓寬改造規劃建設各抒己見。
會上,市規劃局對快速通道拓寬改造規劃方案作了全面介紹,具體分析了快速通道拓寬改造項目的緊迫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通過三維動畫模擬改造建成后的效果,讓與會代表對改造效果有了立體、全面的感受。
關注1:規劃車道數和噪音問題
根據規劃方案,西段拓寬后為雙向4車道,而東段只有2車道,公眾代表表示,能否在東段也采取雙向4車道進行設計規劃。
對此,市規劃局工作人員從空間環境影響和城市規劃兩個層面對東段道路車道設置做出了解答。空間環境影響層面:快速通道東段沿線居住人口、房屋建筑密集,濱河空間局部狹窄,若采用雙向4車道,將導致高架橋橋體緊挨沿線建筑,且車流量成倍增加,對周邊居民生活環境和下部濱河游園的休憩環境產生較大干擾。同時,采用雙向4車道將更大程度遮蓋下部濱河空間,給游憩的市民造成壓抑感。城市規劃層面:根據中心城區道路總體規劃,東西向的鳳凰山隧道、金南大道兩條城市骨架性道路即將建成通車,鳳凰山山前路也已開工建設,上述道路將分擔老城、南城至西城的通行壓力。此外,根據達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對老城區的規劃定位,老城區的發展戰略為“人口疏解、功能修補、生態修復”,人口的疏解將進一步降低道路交通壓力。因此,在充分考慮市民休閑空間,人流、車流控制,技術可行性等因素,經反復對比論證,東段采用雙向2車道更具操作性和落地性。關于噪音對沿線居民產生的影響,規劃方案已考慮通過在高架橋臨居民樓一側設置透明隔音屏、道路路面采用橡膠瀝青材料等措施盡最大限度降低影響。
關注2:高架橋侵占濱河游園的問題
市規劃局:蘭森日化至紅旗大橋段,擬在現狀快速通道臨河側濱河游園上新建2車道高架橋(寬度8.5米),與現有快速通道在保證凈空及安全距離的前提下,通過高低錯幅布置,盡量減少橫向總寬度,新建高架橋投影實際占用濱河游園寬度小于8.5米。紅旗大橋至二馬路電力公司濱河路口段(快速通道拓寬工程東段),擬在現狀濱河游園上方新建2車道高架橋,寬度為8.5米?,F狀濱河游園寬度約13—28米,快速通道全線采用高架獨立柱,對濱河游園的占地有限。且通過對橋跨布置、橋墩位置、橋墩高度、橋墩造型、主梁結構型式等進行了多方案、全方位的論證研究,橋梁單跨跨度30米,橋高7—14米,充分體現了高架橋的簡潔、輕快、美觀,減少了市民休閑的壓抑感,使得高架橋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
關注3:高架橋侵占河道的問題
市水務局:規劃高架橋橋墩已充分考慮州河行洪需要,按照水務部門相關要求,嚴守防洪治導線,
所有橋墩均布置在州河既有擋墻或既有框架結構內側,沒有改變既有行洪狀態,同時保證既有擋墻和既有框架結構的安全、穩定。同時,為減小對濱河沿線住戶的干擾,充分尊重居民生活習慣,橋墩點位結合現狀地形條件盡可能遠離現有濱河建筑,向州河側布置。
關注4:快速通道沿線景觀綠化的問題
市園林局:在高架橋實施過程中,將同步對現有快速通道濱河沿線景觀綠化進行提升改造,最大限度保留和利用濱河路原有樹木,對于不能原址保留的予以就近移栽。濱河景觀綠化、橋梁結構美化亮化工程將與快速通道拓寬改造工程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實施,有效減少項目實施對濱河游園和河岸景觀的影響。通過生態修復、景觀塑造,重塑達州城市公共綠色、生態走廊、綠色客廳,還市民朋友一個舒適、明亮、通透的休閑活動空間。
關注5:盡量縮短建設工期的問題
快速通道拓寬改造工程將先期實施西段和立交,目前已完成可研、行洪論證、地災評估等前期工作。接下來,項目業主單位市住建局將會同市規劃局、市交警支隊等部門單位,科學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施工專項方案、交通組織專項方案,合理確定施工工期,加快施工進度,最大限度減少對城市居民生活和出行的影響。
關注6:文家梁處滑坡地帶安全問題
市規劃局:設計方案在充分研究、論證水文地質狀況、現狀地形條件的基礎上,規劃道路平面線形、橫斷面寬度及豎向標高,盡量減少大挖大填和對地層的擾動。同時,在勘察設計過程中,委托權威地勘單位,重點對該區域地質條件進行勘察、評估,科學編制地災隱患防治措施方案。道路工程實施前首先必須消除地災隱患,同時在實施過程中持續進行地災監控監測,確保施工過程安全和周邊居民人身財產安全。
會議期間,大家暢所欲言,見仁見智,按照自身體驗、感覺和理解發表意見,也將廣大市民的聲音傳遞出來,相關部門也對會上所提問題逐一進行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