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走進達州 > 行在達州
2016年1月12日,一個寄托了9萬人脫貧夢想的旅游開發項目——達州市宣漢縣巴山大峽谷旅游扶貧開發項目破土開工,將用3到5年時間,建成“國家旅游扶貧試驗區、國家生態旅游度假區、國家AAAAA級景區”。屆時,可增加就業1.2萬人,帶動區域內9萬貧困人口整體脫貧。
達州“鄉村旅游”終于撥云見日,點燃了爆發增長的引線。
持之以恒持續發力:
達州鄉村旅游內功深厚
作為農業大市,達州市一直注重鄉村旅游開發。10年前,達川區趙家鎮桂花村舉辦了達州市首屆鄉村旅游節,讓昔日脫貧無門的桂花村舊貌換新顏。直至今日,達城市民周末踏青休閑仍青睞桂花村。
抓住“三村建設”、新農村建設、災后重建等重大機遇節點,達州“三農”工作與鄉村旅游發展緊密結合,推動貧困農村地區交通、村容村貌等基礎設施提檔升級:當年被洪水沖得滿目瘡痍的萬源市白沙鎮青龍嘴、宣漢縣洋烈社區如今已成為災后重建的旅游勝地;連辦五年的全國新農村文藝展演活動強勢帶動一批鄉村旅游景點建設,大竹縣廟壩鎮長樂村秦王桃基地、開江縣寶塔壩萬畝蓮花均成為陜西、重慶及達州市民踏春賞花游玩的熱門選擇。
筑巢引鳳集鳳筑巢:
達州漸成鄉村旅游開發熱土
2015年5月28日,萬源市在第十八屆渝洽會上一口氣簽下4單規劃總投資55億元的旅游開發項目,將用資本的力量,把散落巴山深處的生態景點進行整合,打造“國家中央山地度假公園”和“中國西部養生天堂”。
而早在5年前,廣東元邦便進駐萬源市八臺山風景區。原先傾家而出外出務工的當地村民因勢而動,紛紛返鄉發展生態觀光農業。
巴山大峽谷旅游扶貧綜合開發項目預計今年部分景點形成接待能力,2018年開門迎客。
勇擔脫貧攻堅先鋒:
達州鄉村旅游賦予新的歷史重任
2016年,脫貧攻堅成為歷史最強音。全市有828個貧困村、49.85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成本高、脫貧難度大,其中有168個貧困村適合搞旅游扶貧,涉及貧困戶3.1萬戶。到2020年,通過旅游扶貧可帶動全市20%的貧困村、約12.7萬人實現脫貧。
鄉村旅游,被賦予新的歷史重任——達州市把鄉村旅游與旅游扶貧作為拉動內需、調整結構、脫貧奔康的重要抓手。
目前,達州市確定了市域內旅游扶貧的重點及整體布局,實施省市縣三級鄉村旅游提升工程。今年,將重點扶持30個貧困村發展鄉村旅游,打造20個旅游扶貧示范村。
決戰決勝決不掉隊:
達州脫貧攻堅號角嘹亮
面對嚴峻的脫貧攻堅任務,達州市迎難而上,“五個率先”層層傳導壓力、壓緊壓實責任,誓言確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
率先建立“雙組長”制度,配置最強脫貧攻堅領導力量;
率先健全扶貧移民機構,確保扶貧移民機構人手足、堪大用;
率先實行市縣聯動,整體建立扶貧開發專項基金、產業扶貧信貸基金和農產品深加工風險共擔基金,撬動金融、保險和社會資本參與脫貧攻堅;
率先提出“教育資助解困一批”到戶措施,依托教育“拔窮根”,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率先落實“五個一”貧困村幫扶機制,實現每個貧困村均有1名聯系領導、1個幫扶單位、1名村“第一書記”、1個駐村工作組、1名駐村農技員;同時,每個貧困戶都有1個幫扶責任人。
“五個率先”推動達州脫貧攻堅精準發力。2015年,全市脫貧15.1萬人,占年度目標任務118.9%。